Skip to content

Perspective

Observation & Perspective 观察与认知 2020新版

Collected by Jianan, 2020. 本章节会实时收录社会观察,全球观点和认知动态。部分文字从原文直接引用,小部分为我的个人短评。如有侵权,立即删除。本文仅供个人参考学习,不作商业用途。

0915 读博的10种不良习惯施一公建议

英文原文

  • 什么都想学。作者也要类似经历。
  • 完美主义。
  • 拖延症:慢性完美主义者往往也是拖延症患者。那些“志向远大”的热爱学习、而不是搞研究的学生往往都有拖延症。读博士似乎对所有拖延症患者都有极强地吸引力
  • “独立”得过早或过晚
  • 把读博当成是在上学或工作。而应该是一种虔诚的修行
  • 目标太低或太高

本文作者的建议和施一公老师的建议有几点不谋而合:

  • 大量时间的付出
  •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,一定要做到终点,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,之后需要时再回头看,逐一解决中间遇到的问题。
  • 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。并且只有在我写论文时才会大量阅读。

Back to Top

0403 学习和使用技术的及各层次和目标

本文可以部分解答面对浩瀚的是知识海洋,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去学习,以及如何定位自己的知识水平?

根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术的熟练度,我们分为4个层次。 每个层次根据目的不同又分为2个。

  • Stranger:知道个大概的小白
  • Tourist
    • Salesman:为了具体解决某个问题而去学习和使用
    • Sightseer: 学习知识为了扩展视野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
  • Resident
    • worker: 对于给定问题,能给出解决方案并且按时交付
    • craftsman: 精益求精,给出优雅的解决方案
  • Architecture
    • reformist 改良者
    • revolutionist 变革者

Back to Top

0331 运营思维和找男女朋友

互联网商业其实就是三个核心词:产品、流量、转化率。也就是产品的比拼、流量的争夺、转化率的优化。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。

  • 建立你的流量池

  • 运营你的流量池提升男朋友转化率

    • 在朋友圈展示真实的自己,表达真实的需求,增加和朋友们互动,就是第二步——运营。
  • 用运营思维,真正去认识一个人
    • 感知层
    • 角色框架层
    • 资源结构层
    • 内核和能力圈
    • 战略存在层

Back to Top

0306 圈子和圈子产品

  • 圈子和圈子产品的概念

  • 圈子的产品形态: 对圈子这个群体而言,每个个体认识自己的过程,都会带来这个群体的变化:从内容消费的,到交流互动,再到人文关怀——这是圈子更有价值的过程。

  • 圈子的差异:,核心差异便在于对谁说(社会关系)、说什么(内容载体)和为什么要说(核心价值)。一个产品应该选择哪种圈子形态?这取决于你当前的(或目标的)用户群在“共同特征”上是什么结构:

    • 如果大多小白,那挖掘一个意见领袖,能够形成内容圈;
    • 如果大多进阶,那可以聚集一下形成社区圈;
    • 如果都很资深,那就有社交圈的潜力。
  • 如何建立一个圈子:有长期并且高频的主题,能聚合足够多的用户,有聚合渠道

  • 圈子”能起到什么作用

    1)细分社区,让小众文化用户能够找到“栖身之所”。

    2)产生更轻量和生活化的讨论,带来更高的社区活跃。

    3)为精细化运营提供工具用户的差异性势必需要运营的精细化,圈子正是精细化的工具之一:它能够为运营聚合相似的用户群体,提供一个稳定的触达用户的场所。

Back to Top

0220 如何组建高效机器学习团队

https://fullstackdeeplearning.com/ 除了看Medium 上的这篇翻译文章,我们推荐阅读原PPT.

Back to Top

0217 机器学习研究者的养成指南1 指南2

英文原文 An Opinionated Guide to ML Research

  • 培养选择正确的研究问题的能力
    • 多阅读论文并且和别人交流
    • 花点时间思考怎样的研究才是有用的、能做出成果的,比如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:
      • 理论在什么情况下是有用的?
      • 什么情况下,经验成果能够迁移到研究中?
      • 是什么让一些观点能够被广泛接受,而另一些却最终被遗忘?
      • 机器学习领域的未来趋势是什么?哪些研究方向有可能会让其他的研究方向望尘莫及?
  • 观点驱动还是目标驱动?
    • 观点驱动:看到论文中的某些想法,结合自己的想法,提出新的想法
    • 目标驱动:目标是发展一些你希望获得的新的 AI 技能,与此同时解决一些能够让你离最终目标更近一步的问题。在实验环节,你可以尝试测试一些文献中现有的方法,之后基于这些方法提出自己的新的方法来进行优化完善。
  • 高瞻远瞩:要清楚研究的问题的意义在哪。
  • “贪婪”研究的同时也要自我提高,跳出舒适区。机器学习研究者都应该分配一部分时间来提高机器学习素养,如果仅仅是谋划当前的项目,不愿花精力提升,那么在了解了日常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之后,研究者很可能会停滞不前。
  • 温故知新。保持时常阅读教科书,博士论文和前沿论文的节奏。

0206 关于认知

何为认知?比较官方的说法是:主观对非主观事物的反映能力,认知能力越高,反映越接近事物的本质。 如果变成大白话,就是:认知能力就是使判断更接近事实的能力。如果说方法论事教导别人如何正确的做一件事,那么认知能力就是教导人们是否应该做那件事。有时候做正确的事比如何正确得做事更为重要,可以类比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。训练认知能力的一个方法是明白热思维和冷思维。

  • 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直觉,很快对事物进行判断。这样的思考模式最省力,不用消耗太多的能量,可称做“热思维”。
  • 要调动我们大量的精力去分析、推倒、思辨,我们称做“冷思维”。

Back to Top

0205 配合认知的运动促进大脑发育

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的变化,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以及增加已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。有一种理论认为,运动之所以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可塑性,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”(BDNF)的蛋白质的分泌,这种蛋白质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,帮助神经元存活。目前的研究显示,在运动中额外加入认知训练能够增强这种效应。

相对于单纯的运动,伴有认知挑战的运动可以更好地维护大脑的功能。虽然运动本身对海马体的神经元有积极的影响,但是体力活动配合认知刺激的效果更好,促进了更多神经元的生成。这说明,在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大脑,更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。

建议: 配合认知的运动, 运动完之后高效学习工作

Back to Top

0128 新冠病毒疫情开启商业变局

  • 以及另外一篇文章

  • 无人零售、无人餐饮、无人机配送᠋

  • 线上办公软件,家用办公家具,家用娱乐设备,个体崛起的时代
  • 同城物流,跑腿服务
  • 私人医生,私人心理医生,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
  • 泛娱乐领域变动已现: 日常生活中,除了工作、睡觉外,泛娱乐包括影、视、音、游等等狭义的娱乐活动,也包含阅读、学习等自我提升,还有各类健康管理项目
  • 社区商业与营销模式有望“进阶”:以苏宁菜场为例,依托苏宁小店,主打“线上订货、门店自提”模式,实现了菜品丰富度和取货便捷度的平衡.
  • 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,比如蔬菜配送,定制化餐饮配送,清洁/保姆/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。
  • 电商,短视频,游戏,线上教育,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

黑天鹅事件(Black swan incidents) 指非常难以预测,且不寻常的事件,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。 比如911时间,金融危机,英国退欧,2020新冠病毒

Back to Top

0119 盲盒的套路

  • 软文先行,即让民众理解盲盒这一概念
  • 确定目标受众:盲盒的受众定位是学生群体, 类似于风靡80,90年代的水浒卡
  • 钓钩设置:钓钩即限量款。 限量款的作用有两个:一是吸引到赌徒进入,来做大这个盘子;二是给了普通购买者一个购买的理由,买吧,万一买到限量款,岂不是意外惊喜。
  • 细分群体:职业炒盒的占21%,入坑爬不出来的韭菜占48%,剩下的都是普通用户了。
  • 渠道铺设:职业炒盒的占21%,入坑爬不出来的韭菜占48%,剩下的都是普通用户了。

  • 小知识: Z世代(英语:Generation Z,或缩写为Gen Z)是盛行于美国及欧洲的用语,特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代出生的人

Back to Top